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東方之珠」和「亞洲國際都會」

亚洲国际都会 asiasworldcity

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知識 > 百科知識1 >

清朝奉天府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内容:

奉天府,中國清朝府名之一,位於盛京。1644年清兵入關,遷都燕京後,盛京改為留都。並設盛京五部。該府設府尹轄有治中,通判等官職。1912年,清朝滅亡,該府廢除。光緒32年(1906年)8月,從新民府、遼陽州、海城縣分劃出部分地區,設置了阿斯牛錄鎮(今遼中鎮);不久,又將承德縣西南境劃入,建立了遼中縣,歸奉天府管轄。清末府治承德、興仁(今遼寧省沈陽市)。下轄:承德(今遼寧省沈陽市東部)、興仁(今遼寧省沈陽市西部)、開原(今遼寧省開原市)、鐵嶺(今遼寧省鐵嶺市)、海城(今遼寧省海城市)、蓋平(今遼寧省蓋州市)6縣;遼陽(今遼寧省遼陽市)、復州(今遼寧省瓦房店市復州城鎮)、金州(今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3散州;營口(今遼寧省營口市)1散廳。八門八關1663年(清·康熙二年)修建道觀“太清叢林”(本名三教堂;今太清宮)於古城西北角。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在盛京古城(奉天府)城外增築一圈圓形周長16公裏的夯土關墻,又設八個關,開設八個邊門與內城的八門相對應。其關的稱謂按地名為主,即大東邊門(大東關)、小東邊門(小東關);大南邊門(大南關)、小南邊門(小南關);大西邊門(大西關)、小西邊門(小西關);大北邊門(大北關)、小北邊門(小北關)。這是沈陽奠定古城“八門八關”的城廓規制,是未來二三百年間東北地區最完備壯觀的古代城池。沈陽古城城建規劃由此而來初具都市規模。歷史發展1657年(清·順治十四年)盛京城設立奉天府(奉天將軍),從此,沈陽又有奉天之稱。1684年於古城大南門外修建兩進院的佛廟般若寺。1707年始建錫伯族家廟(今太平寺)於皇寺西側。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擴建,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重修擴建。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位於新民縣鎮南街的清真寺竣工,原寺為土草壘苫構築,光緒年間重建為磚木結構建築。1803年(清·嘉慶八年)在回民聚集地修建清真東寺。後逐年擴建為經學院。如今在沈陽西部的新民縣境內,可見當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條邊墻遺存。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arbitration agreement)。

依据《伯尔尼公约》、香港、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

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和「东方之珠」和「亚洲国际都会」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

本网站是"非商业"(non-commercial),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


2025-Apr-03 01:06am (UTC +8)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