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屢次發布風險預警後,中國保監會重拳出擊,明令查處香港保單在內地銷售行為。據財新網報道,中國保監會於5月13日向各地保監局發文,要求查處非法在境內銷售境外保單的行為。而香港保監處也正在研究出臺兩項關於內地客戶在香港投保的相關措施。多家大型保險經紀公司向記者表示,確實接到了相關通知,監管已要求各地保監局嚴格自查,發現並嚴格查處違規銷售保單的平臺。“內地買香港保險”的火熱早已不是新聞,從以前的“地下保單”到如今堂而皇之通過第三方平臺銷售,內地業務占香港保險行業的業務比重正逐年快步上升。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類似於保監會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內地訪客來港的新造保單保費為316億元(港幣),占2015年香港保險行業整體個人業務新保單保費(1309億元)的24.2%。“去年(2015年)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後,業務增量有所減少。但是總量增長還是很大,而且產品類型正從傳統的醫療險、重大疾病險等傳統壽險轉向分紅險等投資型保險。”某保險經紀公司資深人士告訴記者,據悉,因《保險法》明令禁止境外保險機構向內地人士銷售保險產品,因此通常在港大型保險公司不會向內地消費者直接兜售產品,而是通過保險代理人、保險中介等第三方機構間接接觸。這些機構通常擁有在港的銷售代理資質,但相關法律明令禁止這些公司來內地開展業務。不過一些所謂第三方機構會打著咨詢、理財名號,通過網站、微信客戶端等平臺吸引客戶,實質上已經違法了保險法的相關規定。業內人士透露,此次監管層面查處的正是這一類不具任何資質的第三方平臺。記者接觸了多家類似平臺,這些平臺均自稱“ 第三方理財公司”、“ 投資管理公司”,向用戶提供免費的保險產品咨詢服務,並聲稱主動為客戶設計個人保險投資方案。以微信客戶端一個名為某企業公眾號為例,其介紹的經營範圍主要為投資咨詢、經濟信息咨詢、房地產咨詢等,但在實際接觸過程中,該平臺明確向客戶提供保險方案制定,並且願意為客戶對接香港經紀公司來幫助完成後續銷售,其提供的產品也大多為大型保險公司的正規產品。業內資深銷售人士告訴記者,這類平臺通常為香港保險經紀公司的“門面”,負責產品咨詢以及拉客戶,但不會真正向客戶銷售產品。在客戶表現出這方面的需求後,平臺會為客戶對接背後的香港公司,而這些公司才是真正負責銷售的平臺。上述人士也透露,由於香港保險的銷售過程相對於內地較為復雜,外加近年來保險公司來自內地的保單需求量大增,消費者若想要購買保險還需要單獨向保險公司排隊預約,通常一等就是好幾天。“這些中介幫助消費者進行排號預約,內地保單的後續理賠工作也由他們對接;香港險企既能夠規避風險、聲稱對銷售並不知情來規避風險,消費者也省去了麻煩,這才讓這些非正規機構看到了商機。” 業內人士表示。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