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
據香港交易所總裁李小加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8年12月18日,今年共有209家公司來香港上市,融資總額約2800億港元,香港市場的新股融資額榮膺全球榜首,其中,新經濟公司的新股發行成為主力。在資本市場上市新股融資額重回“全球第一”的背後,是“痛定思痛”的香港金融業銳意革新,力保全球金融中心寶座不失而推出的諸多舉措。多年來,香港的金融體系穩健發展,多次抵禦了全球市場的風浪,但也因其遵循既有的發展模式,錯過了近年的新經濟崛起、金融科技發展等“風口”。而今年監管機構和業界的種種創新舉措,令香港金融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其中最大的手筆,就是香港交易所4月推出新的上市制度,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李小加表示,上市新規推出至今,港交所共迎來28家新經濟公司,融資額累計約1360億港元,占2018年募集資金總額的近一半。其中,小米和美團點評這兩家新經濟巨頭共集資超過700億港元。“如果沒有這700多億,港交所是不可能拿到(全球)第一位的。”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華南區主管合夥人劉誌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達成共識推出上市新規,給企業多了一個上市地點的選擇,也給港交所一個更廣闊的版圖來吸納不同類型的公司。在上市新規推出的前後,港交所還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落實了“新三板+H股”兩地掛牌機制。在新機制下,於內地新三板上市的公司,可以不需除牌,在港股上市。12月10日,君實生物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將於12月25日在港上市,或將成首家“新三板+H”上市公司。股市新規的推出是香港金融業銳意革新的縮影,而其今年的變革是全方位的。香港金融管理局陸續落實去年9月提出的“智慧銀行新紀元”一系列舉措,進一步發展金融科技,提升用戶體驗以及促進普惠金融。金融管理局如期在今年7月公布銀行開放應用程式界面(Open API)框架,讓消費者可在第三方服務供應商(TSP)查閱銀行產品及服務、申請信用卡及旅遊保險等產品、查閱及修改賬戶數據,以至最終可進行付款及轉賬等交易;又在9月推出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讓市民以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轉數快”識別碼進行跨平臺支付或轉賬,支持港元和人民幣交易,打通了各自的網上銀行及電子錢包的限制。根據金管局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11月底,“轉數快”共有181萬個登記記錄,10月的累計交易額約為333億港元。另外,備受業界關註的虛擬銀行也已經進入下一輪的審視甄選,預計明年首季開始發出虛擬銀行牌照。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誌寰對記者表示,隨著今年金管局的多項新措施落地,香港金融科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些金融科技的措施為業界引入了新的競爭者,以新的商業模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形成新的競爭格局,推動傳統銀行的服務模式轉向場景化服務,整體促進了香港的普惠金融。鄂誌寰表示,從這一年整個業界的積極推進中,可以看出香港有提升金融科技的強烈願望。在進入新發展階段後,香港仍要保持競爭力,提升效率,更好地把握和推動市場的需求,鞏固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